元宵節過后,我國企業復產復工進入高峰期,各部門、各地方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精準施策,幫助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減負助力。2月9日,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 (以下簡稱 《通知》),明確將采取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等六方面20條措施,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強化措施,實現有序復工復產,渡過難關。
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盛松成指出,只要各項政策和措施得當,就有望將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控制在有限范圍內。
我國經濟總量大,疫情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如果這些措施能落實到位,疫情帶來的短期影響一定會得到緩解。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員劉興國認為,應對疫情影響既需要政府的助力,也需要中小企業自身的努力。
強化要素保障發揮中小企業戰 “疫”作用
隨著春節假期結束,企業開始陸續復工復產,但是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出現暫時性困難。 《通知》指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統籌抓好 “六穩”工作的有關決策部署,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堅定信心,工信部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一是加強分類指導。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要按照當地疫情防控總體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分類施策,積極穩妥地推動其他生產性企業完成復工復產準備工作,在疫情防控達標后有序復工復產。二是推動落實復工復產措施。工信部指導企業制訂復工復產方案和應急預案,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各項措施,做到防控機制到位、檢疫查驗到位、設施物資到位、內部管理到位和宣傳教育到位,確保生產生活平穩有序。三是強化復工復產要素保障。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幫助企業協調解決職工返崗、原材料供應、物資運輸以及口罩、消殺用品、測溫儀等防控物資保障難題,指導企業開展生產自救。推動有關單位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用電、用水、用氣,實施階段性緩繳費用,緩繳期間實行 “欠費不停供”措施。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力度,精準摸查發布企業用工需求信息,推進線上供求匹配對接和遠程招聘,加強本地供需對接,挖掘本地供給潛力,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四是發揮中小企業服務疫情防控的作用。對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的中小企業,要配合做好相關保障工作。對有條件、有意愿轉產防疫物資的中小企業,要“一企一策”,全力幫助協調解決轉產過程中的問題。
《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推動落實國家對防疫重點企業財稅支持政策,鼓勵地方政府出臺相關財政扶持政策,推動加大政府采購和清欠工作的力度。
加強金融扶持力度創新融資產品與服務
《通知》表示,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一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各地要主動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推動金融機構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中小微企業,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發揮應急轉貸資金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
二是強化融資擔保服務。引導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提高業務辦理效率,取消反擔保要求,降低擔保和再擔保費率。對于確無還款能力的小微企業,為其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的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應及時履行代償義務,視疫情影響情況適當延長追償時限,符合核銷條件的,按規定核銷代償損失。
三是創新融資產品和服務。積極推動運用供應鏈金融、商業保理、應收賬款抵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方式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供給。盡快開發疫情期間適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產品,發揮各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作用,加快放貸速度和理賠進度。
四是加快推進股權投資及服務。積極發揮國家和地方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協同聯動效應,帶動社會資本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股權融資規模,鼓勵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出現困難的創新型、成長型中小企業投資力度,加快投資進度。引導各類基金發揮自身平臺和資源優勢,加大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被投企業投后服務力度,協調融資、人才、管理、技術等各類資源,幫助企業渡過難關。